【杂】有感于最近的P2P崩盘

并不是想写悲天悯人的东西,只谈我接触到的业务。
自己之前碰巧做过导流P2P理财的feature,类似把银行理财顾问的中介投顾服务线上“广告”化导流到P2P的业务。纯产品角度其实没有任何门槛——通过搭建通道+返利CPS模式(中后期要预付佣金)提高转化率,设置不同的返利条件以实现阶梯投资金额甚至复投等目标。当时自己比较天真,觉得靠CPS保证效果是行业首创。后来才知道像返利网以及现在被舆论怼到死的小米积分商城早已把这套玩到6,而且相比我们的厚道,其他家都是把平台自己收益最大化只给用户吐点渣的打发程度,或许也是牺牲点转化率又能保证收入顺便包装成纯广告合作也说不定。
14年初时自己还在投P2P,当时了解到的多家P2P都是有盈利的。在所有领域都存在的先发优势对应到P2P应该是前期线上有足够低的导流成本,验证合作模型走通后小笔投入即可轻松做大规模甚至建立品牌影响力,吸引续贷用户前仆后继。另外也是后面才了解到的,彼时P2P的出现对上下游都是供不应求,因此各家公司有足够的空间完善风控控制逾期率,整个环境都还是良性发展的。
当自己开始做类P2P超市业务时,也是自己逐渐抽离P2P投资的时刻(当然买房需要现金也是主因。。)原本严谨的互金行业进来越来越多玩互联网流量的公司,佣金水涨船高,新手标年化在18%甚至更高,居然对开价一口答应,如此骇人的流量成本足以压倒彼时我能理解的一切业务合理性。近期暴雷的投之家是我接入的最早一批(因为logo山寨特斯拉且APP体验极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直到离职前接的最后一批是当时白领写字楼电梯口刷广告而今同样已雷的唐小僧。现在一想实在唏嘘不已。
随着P2P暴雷,金融超市暂时哑火。然而看着电视某PMoney某空理财反其道大举投放,仿佛让人在重温百团大战结束后美团开始铺广告,但究竟效果转化如何呢?在杭州黄龙体育场里绝望人群的素描已经在网上传播,身边持币的真实用户也已经风声鹤唳不敢轻举妄动。当时离开老东家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做无脑洗用户的纯流量业务,然而时隔两年后再看互联网仿佛一切生意都是流量生意——手里有变现路子的就是缺流量,手里有流量的自然也急着找变现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目前看是手握流量的巨巨们可以在顺境中强势数钱逆境中夹起尾巴装逼装受害者,但我还是向往做一个腰杆又粗又硬变现效率高到分分钟甩钱砸脸教做人的真甲方。
(此处应该有个张学友泼万梓良奶茶的GIF表情做结尾)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